近来,记者有幸下乡亲眼目睹了一场藏北婚礼,这是那曲县色雄乡一户牧民家的儿子到离他们家200多公里的村里当上门女婿。
迎亲人未到之前
迎亲人是迎亲家派来的接新郎的人,也就是“聂无”。参加婚礼的客人是这户人家的亲朋好友,或平时生活中关系特别密切,或共同分享喜怒哀乐的人员。他们不管路途多远,都穿着盛装带着礼物赶来参加婚礼,路途远的客人会提前一、两天就赶过来,并住在这家。在婚礼期间他们会受到这家主人的盛情款待。
婚礼时要请好几位工作人员,也就是服务员,大多数是自家的亲戚。他们在婚礼期间分工明确(藏语称他们是“拉丹”,意为帮忙的人),统一听一位管家的话。管家是在婚礼期间管理所有支出的人,下有厨师、烹茶者、酿酒者和倒酒者等各有五、六个人,他们以热情的服务态度款待来参加婚礼的客人。
迎亲人来
当迎亲人快到时,要准备四、五匹马去迎接“聂无”,以前迎亲或送亲不管路途多远都要骑马,现在大部分牧区先雇一、两辆大车或小车,快到时才骑马。迎亲或送亲人一般都是新人双方的哥哥、姐姐或舅舅、叔叔,但一定不会是新人双方的父母。“聂无”是娶亲时吟唱颂词的人,是藏北婚礼上必不缺少的人。一般迎亲或送亲两家都有派两、三个“聂无”的习俗,“聂无”在婚礼上的主要任务就是接新人和送新人,还要唱“聂协”。“聂协”是迎亲或送亲时吟唱的颂词,内容丰富、艺术性强,看见到什么唱什么。
婚礼正式开始时,新郎坐在父母中间,亲朋好友会准备好哈达和礼品,由管家来替他们献哈达、念礼品数。之后,主人设丰盛的酒宴款待宾客。这一天大家玩得不会太晚,因为明天迎亲人早早出发到女方家。
举行婚礼
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快到迎亲家时,迎亲一方早已在不远处准备七、八匹马等候新郎。新郎和“聂无”都要骑马去迎亲家,门口的桑炉里桑烟滚滚,早已准备的牵马人在唱“聂协”的同时过去牵马,并把马带到桑炉旁,此时3位手捧切玛和青稞酒的姑娘来迎接,各个“聂无”唱“聂协”,唱牵马人和敬酒姑娘的长相及穿着,“聂无”下马和拴马的地方、房子、门窗摆放着寓意吉祥的“水和牛粪”等物。迎亲家早备好新郎下马时踩脚的垫子,上面用青稞绘上“雍仲”符号,图案表示吉祥、永恒的意思 。女方家的主人扶新郎在“雍仲”上下马,同时给新郎拴牛绳和马笼头,并带到家中。
人们在迎亲家中享受热情的款待之后,开始举行婚礼。新郎和新娘入座后,新娘旁边坐着她父母。最后两家给新娘准备好的贝壳在专人唱“聂协”的同时扎在她的辫子上,在藏北牧区结了婚的妇女都在辫子上扎两颗贝壳表示已婚,结婚庆典也算完毕。婚礼少则三、四天,多则六、七天。结婚十几天后,新婚夫妇带着礼物到送亲家探望父母,住上五六天,从此两家人成为亲戚,不时往来走访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