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国庆期间,记者在户县参加了两场婚礼,一场婚礼在农村举办,一场在县城饭店举办,最深切的感受是农村婚俗变化之大。
9月30日是中秋节,刚好赶上邻家姑娘次日出嫁,我们是童年玩伴,于是就串门子去人家家里看看。去了后我就和新娘唠叨起女孩子的话题,婚纱、化妆、新鞋等等。“我在网上订做了一套婚纱,你看看。”新娘高兴地跟我说。新娘选的是一款有肩带的婚纱,肩带和胸前缀满了钻饰,非常闪亮。看着这崭新的、雪白的婚纱,我问新娘:“你没想着租婚纱?”她说:“租婚纱不方便,洗涤费要自己掏,穿完还要立马还回去,咱村离城里又那么远。再说租的费用也不便宜,我这套婚纱就三百来块钱。”
新娘子比我大一岁,她的父母都是农民,靠务农和打工挣钱。听说她大学读了中医学院,毕业后在社区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,现在她和朋友一起创业开起了水厂,专往学校和企事业单位送纯净水。
30日晚上,村里的姐妹们陆陆续续来她家里祝贺。次日清晨6点半新娘子就出发了,穿好婚纱开车去县城化妆。8点多,化好妆穿着婚纱的新娘子从车里走下来,孩子们都高兴地围着她跑。9点多新郎和他的迎亲队伍到了,在这之前,新娘家已经在院子里摆好了几桌酒席,招呼男方迎亲的队伍。一系列的礼仪过后,终于新郎官叫开了门,把鲜花递到了心爱的人面前。
在家里行完礼后,车队开往长安区马王镇新郎家的村子。一进村,红彤彤的充气门吸引了众人的眼球。我和同村的姐妹坐一辆车,刚一下车,姐妹就嚷嚷道:“你看,里头还搭了舞台、花门,过道上还铺了红地毯,台上还有香槟塔、蜡烛台。过去农村搭棚结婚都用的是彩条塑料布,现在这么好了呀。”新房里的一切也都紧跟潮流,电脑、背投电视一个都不少。婚礼仪式上,小花童献上了对戒,双方互戴戒指。然而,就在这充满洋气的仪式当中,七娶八送的老习俗也没有丢,挂门帘、送洗脸水的习俗也照旧。这些变化让人欣喜。
10月2日我在县城一家饭店又参加了一名好友的婚礼。婚礼开场前,投影仪上播放着新郎和新娘各自从小到大的照片,还有他们的婚纱照。舞台的背景是两人的巨幅婚纱照。
不一样的婚礼,却是一样的幸福。那一刻在两位新娘的眼里,我看到的都是浓浓地甜蜜。 |